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发展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撑。数字化技术的浪潮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席卷了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大大小小企业关注的重点课题。

企业数字化转型并不是对企业以往的信息化推倒重来,而是运用数字化的新思维、新技术、新能力、新应用、新价值来提升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水平,提升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提升企业可持续经营的核心能力。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的IT重构或IT整合,而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对组织活动、组织流程、业务模式、价值链条和员工能力等待方方面面进行重新定义和重新建构。数字化转型已为许多企业的成功提供了佐证。如海尔的数字化转型加速了海尔“人单合一”的创新经营模式(基于链群下的4000多个小微组织)的实施,华为的数字化转型为应对美国的双重打压提供了竞争举措,BATJ的数字化转型为其优势发展提供了核心能力的支持。

数字化之所以成为趋势,有两点原因:
一是企业规模扩大,需借助数字化提升管理效率。二是线上线下一体化下,数字化是支持配送、履约、交付的基础
1、以顾客为主体
通过会员数字化提升触达用户的效率,改变过去低效的获客方式,通过智能购裂变,地推、广告、裂变式营销实现更快速的获客
2、以全渠道为主体
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重构新的零售商业模式的再一个重点就是要尽快搭建全渠道的零售场景,包括线上线下引流、消费者实时交互。
3、以数据驱动
电商,O2O,外卖,直播,社区团购等带来的竞争日益激烈,不少传统零售企业想快速跟进社拼团、直播等新商业模式,然而,如果底层数据基础没有打牢,贸然增加新的业务线,用户体验会大打折扣。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去满足海量的、碎片化的、实时的、多场景的客户需求。基于此,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的意义有以下几点:数字化要求更快的响应速度,由此必然带来效率的提升。信息化只是通过将数据录入到计算机,有效提升工作效率;而数字化直接完成了业务的在线化,使许多工作都可以交由机器自动完成,从而在最大幅度上降低失误、提升效率。数字化推动了企业运营模式的颠覆式变革。基于网络,企业可以直接与客户建立连接,建立真正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营模式。数字化还推动了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与重塑。越来越多传统产业从线下走向线上,数字化转型基于新一代数字科技,以连接为基础,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价值释放为目标,以数据赋能为主线,为企业带来的是全方位的焕然一新。

1、引流获客
引流吸客是所有交易产生的第一步;传统线下的购物行为属于典型的“人找货”状态,用户带着需求或者带着隐形需求在商场内找到商品产生成交;而数字门店是不断把“人找货”的购物形态转换为“货找人”,也就是精准的把商品触达给所需要的人。
2、精准销售和家网数字化管理系统通过客户画像,高效识别、管理、分析线索;从线索收集、分配、跟进到转化,全程可追溯,让销售精准把握客户需求,跟进效率赋能数字化客户转化监控。多种营销工具助力获客,商品订单资产数字化管理,可视化运营数据,提升管理效率。
3.数据分析未来人、货、场三个零售要素都会被全面的数字化,整个零售产业链都能够进行数字化拼接和协同,形成数字化驱动的精益供应链,互联网的场景、渠道将变得无处不在。数字化管理系统能够得到较为精准的客流分析、标签分析、顾客偏好分析、活动分析等,融合线上线下数据,基于这些分析结果,品牌能够实现个性化营销,优化选品,调整商品活动来提升销售,优化经营管理。
所有企业,都将面临着“背水一战”。不管是跨国大企业,还是五脏俱全的中小私企,要么经历数字化转型的涅槃重生,从容优雅地翱翔在第四次技术革命的时代浪潮中。要么因循守旧,让时代的车轮碾压而过后,被埋葬在失败者的墓地之中。
所以,数字化转型不是做不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做的问题。
数字化转型和私域营销专家程大刚,给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议:“以用户为核心,以数据为驱动,连接内外部资源。”简明扼要地解答了数字化的核心含义,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
用户、数据和资源,是企业由点到面、由局部到全局、分阶段展开数字化转型的三大核心要素。在持续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三者缺一不可。
一、以用户为核心,是企业在数字化时代的生命线
以用户为核心,不是简单地指服务员与客户关系的表层解读,这个服务要延伸到功能服务、认知服务、利他服务等环节。企业要想用户之所想,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来迭代企业的产品服务,完成创意设计。
依靠用户“杀出重围”的熊猫不走:
成立只有三年的熊猫不走,便是一家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成功从已经是“红海”的烘焙赛道,“杀出重围”的数字品牌。
熊猫不走洞察了用户在“订购生日蛋糕”这一动作背后,核心诉求并不是蛋糕有多好吃,而是那种想感受到快乐、感受到被重视的情感需求。于是大胆创新,通过送货员穿着熊猫跳舞送蛋糕等新颖、热闹的场景塑造,成功占领用户心智。

生日本身就是一个值得纪念的节日,而熊猫不走的创意玩法,更是让购买用户自发分享率接近100%,非常乐意通过社交平台分享熊猫不走的购物体验。
只有了解用户痛点,满足甚至超越客户需求,企业生产的商品才能够赢得客户的认可。但以用户为核心,不仅仅是思想理念上的转变,还需要我们拥有用户,能够直达用户,能够有效地和用户连接。这样才能知道用户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才能够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进而提高产品的迭代创新和商业模式的进化。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的、持续迭代的过程。在转型升级中,企业要始终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精准触达用户群体,提供超值的服务体验。
而如何实现以用户为核心,靠的不是经验主义,而是企业的数据资产。
二、以数据为驱动,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的“秘密武器”
作为第五大生产要素,数据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企业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可以构建出全链路的智能化闭环,实现以数据为驱动的智能生产、精准营销和智慧运营,助力企业实现体验优化、效率提升和价值创造。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以数据为驱动的智能场景,具体可以分为数字化服务、数字化生产、数字化管理三个方面。
1. 数字化服务,驱动企业精准营销
企业通过数字技术,完成对客户服务全过程中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形成更加完整的用户画像,为企业获取忠实用户、扩大用户群体、进行精准投放提供有效帮助。
一杯数字化的喜茶:
作为国内高端茶饮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新茶饮品牌,喜茶层出不穷的创意和精美设计一直被外界所称赞。而喜茶爆款频出的背后,正是数据在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APP、小程序、公众号、各种调研活动,喜茶完成了对用户的性别、年龄、职业、喜好等等数据的统计,通过这些数据,喜茶得到了精准的用户画像,对用户拥有了精准的认知。明白各个年龄阶段,不同性别客户对茶饮的差异化需求,然后利用这些数据来迭代产品。
而且,喜茶通过数据驱动,完成了自动化的千人千面营销。除了能够根据用户的位置,推送附近匹配门店,还能够根据门店数据,为用户推送目前最热销的饮品。不仅可以灵活控制库存,还能有效提高销量。
2. 数字化生产,实现企业降本增效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是一个与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相融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基于海量工业数据的实时收集,通过数据的精准分析,为市场提供符合需求的高质量产品,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
美的,以数据驱动的智能排产:
借助数字化转型,美的成功赶超格力,坐上了国内家电品牌的第一把交椅。如今的美的,已经成为了一家覆盖智能家居、工业技术、楼宇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和数字化创新五大业务板块的全球化科技集团。
而在工厂大规模的生产制造方面,美的的数字生产交出了完美答卷。
由于疫情影响,美的很多客户的交期由于特殊需求,或者出现临时变化,有一些供应商甚至可能出现跳单情况。面对这一紧急难题,如果用传统人力调度模式去做排产,整个工厂运营状况会非常糟糕。
美的在自身全价值链协同、产销计划一体的基础上做了自主开发,结合智能算法模型支撑,构建智能决策系统,通过大数据的智能预测、基于TCO(总拥有成本)的精细化排产。最终实现“以数据为支撑,高效地组织优质的资源在合适的时间、地点,以合适的成本将商品和服务交付给客户,满足客户需求”的供应链运营目标。
几天前,美的的数字化转型获得国内外机构的认可,成功入选“福布斯中国2021年度中国十大工业数字化转型企业”。
3. 数字化管理,实现企业智能化决策
通过数字化升级,整合企业内外部数据,企业可以更深入洞察自身的经营管理情况。一方面可以促进流程优化,另一方面可以驱动智能化决策。
“国潮”方太,打造智能决策引擎:
传统零售企业,更多的是依靠人的经验去决策,甚至是判定趋势。数十年的从业经验、数百场的订货会、数以万计的上下游和消费者反馈构成了传统零售企业的决策基础
而今天的市场和消费者,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转变。方太集团为了应对这一变化,搭建了智能决策系统。通过智能决策系统,可以快速精准地分析用户,判断出:他们到底是谁、他们到底会种草什么样的厨房电器,他们到底会通过什么渠道购买,他们会在什么时间下单,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方太就可以在产品设计、研发、销售等环节实现精准优化,极大减少库存压力,提升产品销售力。
通过数字化转型,完成企业由个人经验到智能决策的转变,能够为企业运营提供更深刻的业务洞察,提升决策的质量和效率,从多重结果中推演出最优的决策方案,让运营更加高效、精细。
而由个人经验到智能决策转变,便需要数据来做驱动、做支持。
企业完成内部的数字化体系搭建,并不是数字化的终点。行业的上下游、供应商、合作伙伴仍然需要通过资源连接,搭建数字化的生态平台,使企业的盈利模式变成一个多边盈利。同时,也能极大地增加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三、连接内外部资源,实现数字生态体系建设
随着全球信息产业基础的大幅加强,海量数据源源不断地产生,数字化将从单一环节、领域,向产业生态方面映射。打造内部与外部互通、上游和下游联动的数字生态体系,是企业在竞争激烈、更新迭代加剧的数字时代,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华为,打造自己的生态体系:
面对数字化浪潮, 华为激流勇进,携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建数字生态,共创行业新价值。
华为云CEO张平安说:“华为以前在别人的生态下做最好的产品,现在我们坚定地要投资生态、建设生态!”
到目前为止,华为已经发展成为六大数字生态。分别为鲲鹏、昇腾、华为云、鸿蒙、HMS、以及面向智能驾驶的MDC。
其中,HarmonyOS2升级用户数超过1.2亿;全球14万多个应用集成了HMSCore;90家全球合作伙伴加入MDC生态;鲲鹏认证解决方案超过1万个;昇腾合作伙伴超过500家;华为云开发者总数突破230万。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华为联合伙伴在超过600个场景落地和探索智能体应用,覆盖政府与公共事业、交通、工业、能源、金融、医疗、科研等行业。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深和升级,企业的竞争重点,将逐渐从产业和供应链层面推向生态层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实际上就是要求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协同发展,合力共赢。
数字化转型,已经从之前的可选项,变成了如今的必选项。
不同企业数字化转型,由于所处的行业和发展阶段不同,企业应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探索适合的战略方向,有针对性地分阶段实施数字化转型。
而在数字化转型中,企业管理人员要用“以用户为核心,以数据为驱动,连接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数字化理念为指导,打破企业数字化转型困局,寻找到正确的路径方向,才可以最终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降本、增效、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taijiseo@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